2020年4月26日是第20個世界知識產權日,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將其主題定為“綠色創新”,并優選出了十個全球綠色創新案例在WIPO官網的世界知識產權日專題頁進行展示。由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BCAA)提交的創藍獎項目成功入選。
自2015年發起, 創藍獎已歷經五屆,共評估了來自20個國家超過300項創新綠色科技,并支持相關的綠色技術在中國設立技術示范的試點,與地方的需求企業、投資人對接,并開展知識產權保護以及高價值專利培育等方面的綠色創新加速工作。許多創新的綠色科技已經通過創藍獎的平臺的推廣,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實現了顯著的綠色效益。作為創藍獎的部分獲獎案例,以下技術也在WIPO的官網上得到了展示:
創藍獎項目簡介
空氣污染是對人類健康造成最大威脅的環境問題,許多國家的人民都在承受著空氣污染的威脅。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每年在全球造成900萬人死亡。不僅如此,由于空氣污染和溫室氣體(GHG)排放有著同根同源,改善空氣質量的技術和模式將會帶來巨大的協同減排溫室氣體的效益。
為了有效應對空氣污染,協同應對氣候變化,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在2015年啟動了創藍獎項目,一方面建立了技術征集渠道,從各國征集創新的清潔技術進入中國,另一方面在中國建立了清潔技術示范、知識產權培育、需求對接等支持模式,推動這些科技與中國省市的污染防治需求對接,加速藍天重現。對于獲獎技術,BCAA將會結合相關的商業、研究及政府資源,以幫助加速獲獎技術在中國的應用與發展。BCAA提供的支持包括:
知識產權能力建設和高質量的專利戰略制定;
在中國建立技術示范;
與潛在業務合作伙伴和投資者進行匹配對接;
組織相關的線上及線下推廣活動。
創藍獎項目的創新
創藍獎是一項旨在解決綜合環境問題的社會創新,成功入圍了哈佛大學于2018年頒發的Roy Award獎項。
創藍獎采用創新的評估方法進行獎項評選。與大多數獎項評選結果由專家主觀判斷決定不同。創藍獎開發了一種以實際應用結果作為評估核心基礎的方法。為了保證評估的客觀性和專業性,制定了以下方法文件:
創藍清潔空氣技術評估大綱;
創藍清潔空氣技術評估:方法與程序;
創藍清潔空氣技術評估:技術性能;
創藍清潔空氣技術評估:環境效益;
藍科技清潔空氣技術評估:經濟成本
以上方法文件收到版權保護,申請過程被作為商業秘密進行管理與保護。
創藍專利孵化與保護計劃
BCAA啟動了針對創藍獎獲獎技術的專利孵化和保護計劃。旨在促進行業快速高質量發展。該計劃有助于促進綠色技術提供方的知識產權意識,使其能夠通過綠色技術轉讓等方式,充分利用其專利的商業價值。2018年7月,BCAA被正式批準成為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戰略合作伙伴,支持WIPO GREEN項目與中國的合作。
A. 高價值專利培育試點項目
為了促進創藍獎獲獎技術等優秀清潔空氣技術的快速應用與發展,BCAA還制定了一系列“高價值專利培育試點方案”。根據這些方案,專業的知識產權團隊、環境專家團隊將與技術團隊合作,向他們建議如何制定專利和商業化戰略,以及如何升級其創新系統并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截至目前,已經有多個創藍獎獲獎技術得到了BCAA在專利戰略制定、高價值專利開發、技術創新升級和建立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等方面提供的綜合技術支持。
B. 為綠色未來而創新培訓
為慶祝2020年世界知識產權日的到來,提升綠色科技領域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BCAA與WIPO中國辦事處,北京市知識產權局、中國環保產業協會、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聯合會等機構合作,將在2020年啟動一系列題為“為綠色未來而創新”的知識產權專題培訓活動。培訓將邀請來自綠色產業、知識產權和法律領域的國際和國內專家作為講師,幫助綠色科技相關從業者了解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科技商業策略,學習相關國際知識產權的體系和工具,系統提升知識產權的意識。活動將利用線上和線下等培訓形式相結合,首期線上活動已于2020年知識產權日(4月26日)成功舉辦。
創藍獎項目的產出
自2015年發起以來,創藍獎已成功舉辦五屆,共對來自20 個國家的超過300 余項技術進行了評估,在柴油機減排、非電燃煤污染防治、VOCs替代與污染防治、室內空氣污染凈化、先進空氣質量及污染源監測技術等諸多領域評選出了28個創藍獎,14個創藍未來之星獎以及1個創藍獨角獸獎。以創藍獎為契機,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現已建成擁有超過100位合作方參與的國際清潔空氣合作網絡。
創藍獎項目的環境效益
目前,多數創藍獎獲獎技術已在全球多個地區得到了應用與推廣,部分技術對減少空氣污染產生了顯著的直接影響,部分技術極大地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還有部分技術(如監測技術)則間接促進了環境指標改善,為減緩氣候變化、加速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以電極鍋爐技術和移動空氣質量監測技術為例,電極鍋爐技術每年可以直接使SO2、氮氧化物、PM的排放分別減少13896噸、3408噸和3120噸,替代了超過120萬噸煤炭的燃燒,以及減少了44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而移動空氣質量監測技術已經幫助保障了27個城市的空氣質量監測活動,覆蓋總人口超過1億,間接的對空氣質量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