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和北京市知識產權局主辦,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承辦的第二期“為綠色的未來而創新”知識產權專題培訓成功舉行。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全球挑戰司司長Marion “Amy” Dietterich女士在致辭中表示,“歡迎大家來參加“為綠色未來而創新”第二期知識產權培訓。我們希望此次活動,也和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舉辦的首期活動一樣,能夠促進綠色產業的提升與發展,特別是燃料電池行業。很高興與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合作推廣提升清潔技術,期待之后可以在更多的領域拓展更深度的合作。”
“近期,北京市委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北京市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方案》,未來北京將會建設成為具有區域輻射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綠色技術創新中心。綠色技術創新離不開專利技術和商標等知識產權的申請、注冊及運用。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近年來對綠色科技、綠色創新非常關注?!北本┦兄R產權局國際交流合作處負責人李瓊芳在致辭中表示。“本次線上培訓活動,主題聚焦于國際知識產權體系中的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體系,以及氫能及燃料電池行業的技術與知識產權現狀與展望。希望此次培訓活動,使得各位積極報名參加培訓的企事業單位代表更好的了解知識產權制度,運用好知識產權制度助力綠色創新發展。”
WIPO中國辦事處業務主管張俊琴女士針對商標國際保護(馬德里)體系進行了專題講座。張俊琴女士在會上強調,“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體系誕生于1881年,目前依然是全球唯一的世界性商標保護體系。這套體系使得商標所有人僅通過向一個主管局提交一份使用一種語言及支付一項低費用的申請而在多個國家中同時獲得商標保護成為可能?!蓖瑫r,張老師還指出了“被搶先注冊商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主動保護意識不足。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以中國、美國、瑞士國內有效商標的注冊為基數,和這個國家通過馬德里進行國際注冊的數量進行對比發現:有45%的美國企業在注冊完自己的國內商標之后,就會基于這個商標進行海外拓展與海外注冊,75%的瑞士企業也會這樣做。而我國只有不足1%的國內企業進行國際注冊?!?br />
近年來,燃料電池頻繁受到政策關注,氫能源車“十城千輛”計劃也推出在即。隨著燃料電池產業的推進和以氫能源為核心的儲能技術的發展,氫氣作為交通、發電和儲能三大領域的關鍵能源,重要性不斷上升,未來地位有望與石化資源比肩,市場價值或超萬億。本次培訓專門開設了“燃料電池與知識產權”的專題環節。
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主任解洪興做了題為“燃料電池專利申請進展分析”的講座。解主任指出,“我們中國燃料電池領域的研究院所和科技企業在開展專利的國際布局方面的意識不強,許多專利大都僅僅在中國申請,未做海外布局,從而喪失了在海外發展的商業機會。不僅如此,中國企業和科研院所申請的燃料電池專利是以應用型技術為主,與日本和美國相比,缺乏基礎專利和核心專利?!贬槍θ剂想姵氐钠髽I的知識產權保護,解主任提出了建議,“提升專利質量是一切專利工作的前提。中國許多科研院所都在開展燃料電池的研究,在這個階段就應當加大投入,注重在科研過程中高價值專利的培育”。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卡達克科技中心有限公司項目總監于丹女士在培訓中對氫能燃料電池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詳細介紹和分析,并對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和展望。于丹總結提出,“氫能是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應用的重要途徑,在未來全球能源結構變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經逐步為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重視。目前中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在軌道交通領域也在進行氫燃料電池有軌機車的示范應用,未來氫燃料電池將覆蓋海、陸、空多領域交通工具,同時在發電、建筑熱電聯供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世界能源的轉型?!?br />
此次培訓活動還邀請到創新科技企業代表、行業專家作為嘉賓組建了高端對話,從氫能、燃料電池以及知識產權的多個角度進行了交流與探討。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會主席路躍兵先生指出“從整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來看,中國有著巨大的應用場景,最大的產業集群和豐富的氫能資源。此外,政策和政策的支持也是支撐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在中國的發展的很強的要素”。面對著廣闊的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市場,鋒源氫能董事長王海峰先生介紹說,鋒源公司是一家在燃料電池領域自主創新的專注在電堆領域的公司,也非常注重專利的申請和布局,并提出了重研發的科技公司在整個專利布局方面會面臨許多諸如資金短缺、專利和商業秘密切分、國際差異等許多很現實的問題。創藍聯盟解洪興主任則對燃料電池領域的初創企業為什么應當加強在高價值專利培育方面做投入做了詳細的闡述,并指出初創科技公司應當加強在科研合作中的知識產權風險管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卡達克科技中心有限公司項目總監于丹女士則建議“企業應該主動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所進行研發和專利合作,一方面減少院所和企業之間重復性的研發,節省研發成本,另一方面暢通科技成果的轉化渠道,增強專利的布局?!?br />
本次培訓活動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 GREEN全球合作網絡在中國開展的活動?;顒拥玫搅寺摵蠂_發計劃署、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技術推廣專業委員會、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聯合會、北京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北航天匯科技孵化器、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技術與產業聯盟、南京長三角綠色發展研究院、即聯即用中國 Plug and Play China、瀚海嘉興科技企業孵化器、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中法(合肥)科技創新中心/ M-Hub 加速器等機構的支持。來自綠色科技領域的研究人員、科技企業、投資人等超過150人參與了此次培訓。據悉,本次活動為系列培訓活動的第二期,未來組織方仍將陸續推出線上和線下的關于綠色科技的知識產權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