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關村論壇“全球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論壇”24日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行,與會嘉賓共同探討全球變革下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的發展和挑戰,為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知識產權保護與全球化運營提供參考。在會上舉行了《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COVID19危機中的創新追蹤》(GII 2021)的介紹與解讀環節。
北京市副市長殷勇指出,WIPO最新發布的GII 2021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榜單排名第12,較去年進步2位,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單中排名全球第3,較去年上升1位,這充分展示了中國包括北京的創新活力。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助理總干事馬爾科?阿萊曼分享了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的意義和影響,他將中國在創新排名中取得的顯著進步歸功于其數十年來對科技的投入,以及持續的創新規劃、政策實施和評估。
WIPO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用四個關鍵詞總結了全球創新狀況:一是韌性。盡管全球疫情大流行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創新型部門仍然表現出驚人的逆勢發展韌性。二是不均衡。在新冠疫情期間,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醫療和生物科技等部門快速發展,而交通運輸和旅游部門受到很大沖擊。三是亞洲。韓國、新加坡、中國、日本等一批亞洲經濟體表現強勁,全球創新活力核心區域進一步東移。四是知識產權。全球無形資產的價值現在已經達到65.7萬億美元,超過美國和中國經濟體量的總和。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主任、可持續技術交易所(WIPO GREEN)核心委員解洪興表示,GII2021報告指出綠色科技、醫療和數字科技已經成為主要國家新冠疫情影響下經濟復蘇的焦點,解洪興主任認為在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趨引下,中國將有機會引領全球經濟的綠色復蘇。
為慶祝本屆中關村論壇的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發出了視頻致賀,提出“要通過科技創新共同探索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共同應對時代挑戰,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恰恰就是能夠餞行習主席講話方針的關鍵路徑之一。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作出了 “雙碳”目標的莊嚴承諾。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在能源、經濟、消費等各環節進行系統深遠的變革。這些變革的發生,需要綠色科技創新來驅動。
中關村論壇知識產權平行論壇自2018年以來,迄今已成功舉辦四屆,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成為展示首都知識產權品牌的一張重要名片和全球知識產權界交流合作、協同創新的重要平臺。今年的論壇還舉辦了簽約儀式和啟動儀式等活動,吸引了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知名大學、金融機構、服務機構、新聞媒體等200多人現場參加,10000多人觀看了線上直播。出席本次論壇的領導和嘉賓還包括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局長楊東起、副局長潘新勝、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宋河發、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部長姚衛浩、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代表處知識產權部部長山本英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