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與險峰K2VC、耶魯創投俱樂部、清華大學學生碳中和研究協會合作,就議題“儲能的破局者”舉辦了線上新能源全球圓桌會議。活動邀請儲能領域的前沿企業家代表與專家,對儲能領域的最新技術路徑及發展方向進行了解讀。創藍聯盟主任解洪興受邀參與了本次活動,其他參與的嘉賓還包括中國能源互聯網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首席科學家慈松、深圳通微創始人邵欣、大鋅能源CEO唐子杰以及“碳中和青年智庫”成員姚尚衡等。
會議主持人險峰K2VC葉展旗在會議開始時表示:“根據險峰在低碳領域的投資經驗來看,儲能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該領域的成長也十分迅速,但同時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例如,如何用數字化智能的手段對越來越復雜的儲能系統進行管理,儲能的材料創新方面該如何發展,以及如何滿足持續穩定的儲能場景需求等”。
會議中,聯盟主任解洪興結合聯盟開展的“新型儲能技術領域上市公司綠色創新力分析”的相關成果,對新型儲能領域的創新及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介紹。他表示:“該研究收集了全球120多個國家的專利數據庫的情報,通過對儲能行業和技術的分析,從中找到核心專利數據,進行了企業創新力專利價值及其他方面的評估。研究的成果表明,鋰電池領域2000年到2020年的專利申請中,中國局受理的申請占比達53.3%。鋰電池領域全球申請數從2010年開始大幅增長,數量上美國和日本僅次與中國,屬于全球前列。而在液流電池、壓縮空氣、鈉硫電池和飛輪這四個創新熱度更低的領域,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在這些領域都有超過或接近40%的比例。而在創新主體方面,中國的企業和研究團隊在鋰電及新型儲能領域都有所進入,并涌現出了一批在專利數量、細分技術領域布局、海外布局表現突出的企業,如寧德時代與比亞迪。
對于基于新材料的儲能方式,大鋅能源CEO唐子杰博士介紹了高安全鋅基儲能電池作為一種可代替鋰電池的電池技術在儲能領域的發展狀況。他指出,由于儲能是一個固定式的場景,所以其對電池的能量密度的要求并沒有那么高,如鋅基的儲能電池在適當增大儲能系統體積的情況下,對能量密度的小幅削減是可以接受的,而這種對能量密度的犧牲會使儲能系統在包括電池的安全性,可回收性等方面獲得提升。
此外,會議中云儲能新能源創始人慈松教授還對儲能云計算體系進行了分享,他指出,儲能云計算體系可以將電池資產數字化虛擬化為一種新型互聯網資源,進而幫助構建支撐儲能服務的商業模式。深圳通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邵欣博士介紹了SOFC零碳電站和SOEC制氫電解槽在氫儲能方向的應用。“碳中和青年智庫”成員姚尚衡分享了新型儲能在電力系統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