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城市、青年、創新,IP加速全球綠色發展”專題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中系統展示了聯合國WIPO GREEN加速項目以及北京試點的最新進展,并舉行了相關方的合作簽約儀式。活動由北京市知識產權局、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可持續技術交易所(WIPO GREEN)在華戰略合作伙伴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承辦本次活動。
為了響應中國雙碳戰略,推動綠色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及國際合作,更好地支持中國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攜手WIPO GREEN,于2021年推動了“WIPOGREEN ”加速項目進入中國,設立 WIPO GREEN 城市加速項目。該項目計劃選取5個中國城市作為試點,圍繞城市所面臨的綠色挑戰,開展綠色技術的需求調研與征集,并基于這些需求面向全球招募綠色技術,推動技術在城市落地應用,加速城市綠色發展。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主任解洪興介紹:“中國實現雙碳目標將會創造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減排量,并形成487萬億的綠色技術市場,我們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先進綠色技術來支持中國的雙碳發展,WIPOGREEN城市加速項目正是響應了這個需求”。
WIPO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表示:“WIPO GREEN城市加速項目在中國的首個試點落地北京,是產權組織提供全球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和加強全球伙伴關系平臺建設的生動范例。試點項目首輪綠色技術與需求征集中已經收到10個北京的綠色技術需求以及30余項來自全球范圍的綠色技術,今天部分項目將正式簽約落地,我期待該項目成為北京乃至中國雙碳轉型的加速器”。
來自日內瓦的WIPO全球挑戰司高級項目官Peter Oksen介紹:“除中國外,WIPO GREEN加速項目已經在拉丁美洲和東南亞成功落地,拉丁美洲項目關注的是氣候智能農業,在印度尼西亞關注的是棕櫚油工廠的產品。印尼的WIPO GREEN加速項目可以為印尼實現甲烷減排的國際承諾做出貢獻”。
北京試點項目已經取得了一定階段性的成果。項目組完成了對北京市綠色技術需求的整體分析,識別出二氧化碳減排和空氣污染是北京面臨的較為嚴峻的挑戰;完成了首輪技術與需求的征集,并將征集到的信息上傳至了WIPO GREEN全球數據庫;針對征集到的北京的技術需求,應用WIPO GREEN全球數據庫進行了技術篩選,整理到了600多項相關技術,并對其中17個國家的70多項技術發出對接邀請,收到許多積極的回應;開展了6輪現場及線上的考察與對接會;有5組合作伙伴表達有明確合作意向;聯合開展了行業研究,形成并發布了《氫燃料電池技術在中國的開發和應用進展報告》(WIPO 官網下載鏈接)。
活動還組織了綠色技術提供方與需求方達成合作意向的云簽約儀式。參與簽約儀式的機構包括:北京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江蘇博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人衛酒店、北京中源創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瀚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鳴川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涉及的領域包括電動自行車電池安全管理、餐廚有機垃圾就地資源化利用、機動車尾氣實時監控監管等方向。來自活動主承辦方的代表與嘉賓以及參會人員共同見證了這一簽約環節。
簽約環節由WIPO中國辦事處顧問鄧玉華主持,她表示:“WIPO和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合作的目的就是讓技術的需求方和持有方更好地對接,讓大家真正地把綠色技術落地生成效益,促進產業或者企業的發展。我們也非常感謝城市加速項目為推動北京的綠色發展、綠色科技國際合作等方面做出的貢獻。感謝六家機構的介紹,再次祝賀他們的簽約成功,期待他們的合作能夠為我們的城市綠色發展帶來更多有效的貢獻”。
本次活動邀請到了WIPO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國家知識產權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劉劍、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潘新勝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宇蕾出席并致辭。活動還邀請到了來自國際組織和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圓桌會議及講座的形式,解碼馬德里、海牙等體系以及知識產權仲裁等 WIPO 推動的 IP 工具,并探討北京未來的綠色發展與創新的機遇。本活動是“為綠色未來而創新”綠色科技知識產權活動的第四期活動,同時也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 GREEN全球合作網絡在中國開展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