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與污染源監測是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的主要數據基礎之一,也是環境執法的主要支持手段。建立更精確的污染源清單,能夠更好的確定當地主要污染源及其排放水平、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污染治理政策。隨著監測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線監測以及基于物聯網的監測網絡技術正在改變傳統監測的用途。
因此,在第二屆“創藍”國際清潔空氣大會上,中國清潔空氣聯盟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舉辦了以“下一代監測技主力執法”為主題的分論壇。該論壇由國內外專家、環保部門代表、先進技術企業代表和行業協會代表等共同參與,著眼于下一代監測技術,對監測技術與政策的現狀、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討論與交流。
會上,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秘書處主任解洪興做了致辭發言,他表示: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平臺搭建一個交流的機制,讓技術企業能夠將最新可行技術得到更多的展示。會場主持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高健博士對顆粒物便攜式監測設備的技術發展現狀與性能評估方法及階段性成果做了介紹,并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及應用提出了建議。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遙感室李倩博士介紹了遙感在北京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同時,來自法國、丹麥、新西蘭、中國、瑞典等多家“創藍”獲獎及入圍企業就各自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做了分享,并對檢測數據如何為政策制定與環境執法提供支持開展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