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清潔空氣聯盟秘書處受邀參與了主題為“共筑藍天-環境慈善”的公益論壇。論壇上,專家學者、基金會、公益組織以及企業代表分別對目前中國空氣污染面臨的挑戰進行解讀,分享工作經驗,共同針對慈善公益界如何助力解決空氣污染問題獻計獻策。
基金會中心網總裁陶澤介紹了基金會中心網環境數據網絡平臺,對目前國內在環境尤其是清潔空氣方面工作的基金會及項目情況、資金規模、地理分布等進行深度解讀。根據基金會中心網最新數據,截止2017年9月6日,全國公益基金會已超過6199家,總資產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然而,環境領域基金會和項目很少,目前僅有200多家,具體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的工作更少。該類項目在2011年之前屬于空白狀態;2012-2015年累計在該領域工作的基金會僅有16家,項目總數共 35個,總資金規模累計約3000萬元人民幣 ,實施地區僅有北京、河北、山東、江蘇、黑龍江、福建、新疆。中國慈善部門亟待加強在清潔空氣領域的投入。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首席大氣專家柴發合對目前中國治理大氣污染面臨的挑戰與需要采取的行動進行了解讀。他呼吁慈善組織能夠組織起來關注我國現在形勢嚴峻的大氣污染問題,關注公眾的健康、 關注我們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之后他表示希望慈善機構在資金上更多地支持做環保監測、研究、咨詢方面的機構,而環保機構應該做國家與公眾需要的、真正提高環境質量的項目。
作為清潔空氣領域的環保組織代表,清潔空氣聯盟秘書處解洪興主任受邀分享了創藍加速的項目規劃。“實現空氣質量的改善,關鍵一環要將環境管理的需求與先進的環保技術實現對接,加速政策真正落地。創藍加速就是通過對技術進行科學系統的評估,開展試點示范,讓真正優秀的環保技術得以應用,加速藍天重現。”
與會嘉賓就如何讓更多的慈善基金會和公益組織參與大氣污染防治,當前需要慈善公益機構幫助解決的環境尤其是大氣污染防治問題和項目等進行了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中國慈善事業近幾年蓬勃發展和其對空氣污染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的投入嚴重不相稱。慈善公益界應該對解決該問題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貢獻。因此調動國內基金會慈善公益資源,和社會各界一起應對挑戰,協同行動,共筑藍天,具有重要意義。
論壇最后,環保部原總工程師楊朝飛總結本次會議。他贊揚了創藍加速的項目模式,認為技術評估很有意義。之后他分析社會治理體系多樣化是目前國家改革的趨勢,公益機構在環保監控方面的確比政府有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社會組織的作用。最后他表示希望公益機構的資金可以投到關鍵點上的項目,項目工作需要有前瞻性。
此次論壇會議由基金會中心網主辦,能源基金會協辦。能源基金會環境管理項目主任趙立建、中華社會保護基金會事業拓展部白香東主任、綠色碳匯基金會何宇、阿拉善SEE基金會胡珊珊項目官員、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馬軍主任、自然之友張伯駒秘書長都參與了此次論壇并做了發言,基金會中心網戰略慈善研究中心主任張瑞英主持了此次論壇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