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是關乎民生的重要問題,隨著近年來我國對大氣污染治理的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優秀清潔空氣技術也不斷涌現,有效改善了空氣質量。2017年12月14-15日,由清潔空氣聯盟主辦的第三屆“創藍”國際清潔空氣大會在京舉行,匯聚了國內外專家、技術企業、投資機構、環保部門等400多人共同深入探討行業熱點,大會同時發布了第三屆“創藍獎“的評選結果。
近年來,圍繞空氣污染治理已有大批優秀的清潔技術企業崛起,并形成了一個體量超萬億的巨大新興市場,吸引了來自國內外投資機構的關注。在本屆創藍大會上,嘉賓們深入討論了清潔空氣技術、市場、政策和投資熱點,并從2030年中國清潔空氣發展展望對大氣政策、清潔空氣技術與市場發展的影響、先進環境治理技術的需求、評估、示范與推廣等多個層面進行主旨發言。“今年的“創藍”初見成效,北京、京津冀乃至全國的空氣質量都有了大幅的改善,而我們“創藍”的活動也是北京和京津冀清潔空氣改善的重要的支持力量。”清潔空氣聯盟指導委員會主席郝吉明院士在大會致辭中表示。
“今年已是創藍大會開辦的第三年了。在這三年中,我們見證了治霾技術的蓬勃發展,更欣喜地看到這些技術投入實際應用后帶來了切實可見的改變。”清潔空氣聯盟的秘書處主任解洪興在大會上說到,“因此在本屆創藍大會上,我們專門設立了省市清潔空氣創新管理主論壇,幫助這些技術企業更好的了解地方政策,推動他們與地方需求直接對接,讓更多好技術服務于治霾一線。”
來自國內外的政策專家們分享了政策層面的經驗和動向。從十三五中國空氣質量與未來政策前瞻,到加州用政策強化推動技術創新的經驗,再到未來清潔技術的應用發展展望,為空氣質量改善把脈問診。
“中國的節能政策,讓節能技術在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里,基本上可以趕上國際先進的行業了”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雋研究員說,“據我們預測,在未來,技術的需求會非常大”。加州空氣資源管理局原局長Catherine Witherspoon 也介紹了加州的空氣質量管理經驗,她指出,加州嚴格的空氣質量管理政策,成為了清潔空氣技術快速發展的重要推手。
大會同時公布了本屆“創藍獎”的獲獎名單,共有來自13個國家的63個技術企業參與了本次角逐。最終有催化燭形過濾器、一體式燃氣冷凝鍋爐技術、大氣環境空氣質量在線監測系統等六項技術脫穎而出斬獲本屆創藍獎,其涵蓋了非電燃煤、監測和VOCs領域。另有6項潛力技術獲評未來之星,17家技術企業獲入圍獎。會上,清潔空氣聯盟與亞洲協會共同發起了“創藍加速倡議”,號召更多的組織參與,為創藍技術在中國以及國際舞臺的應用加油助力。
隨著環保制度的完善和監管力度的加強,2016年國內各種污染物顆粒物總體改善。空氣污染治理已進入新階段,對清潔空氣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本屆創藍大會正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舉辦,將目光聚焦在行業的新熱點上,凝聚各方力量共筑藍天。
本次大會還設立了四個分論壇,分別是京津冀及北方地區散煤治理與清潔取暖、創新監測技術助力環境監管、清潔空氣項目融資、創新清潔空氣技術。大會由清潔空氣聯盟主辦,由清潔空氣創新中心、中關村國際環保產業促進中心、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并得到了環境保護部對外合作中心、亞洲協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等近20家機構的大力支持。